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任洪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凯军、余刚,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俞汉青,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总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郑兴灿,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李激等8位中国城市污水处理概念厂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定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刘毅等国内环境领域的院校和龙头企业代表;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夏冰,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秦亚东,江苏省环保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许峰,以及宜兴市领导封晓春、朱旭峰、储红飙、裴志良参加投运仪式。
宜兴是久负盛名的“环保之乡”,具有四十多年的环保产业发展史,水处理装备更是占据全国市场“半壁江山”。近年来,宜兴以环科园为主阵地,紧紧围绕“重构环保产业新生态”,建强载体平台、加快产业转型,创新发展模式、培育循环经济,特别是立足水处理这一优势领域,集成全球最前沿技术、打造治水最先进模式,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2014年,以曲久辉院士为首的国内多位环境领域知名专家自发成立中国城市污水处理概念厂专家委员会,提出了“建设面向未来的中国城市污水处理概念厂”的构想。经过多年考察研究、技术验证等,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于去年4月在宜破土动工,经过18个月建设,正式建成投运。
该厂创新采用水质净化中心、有机质协同处理中心和生产型研发中心“三位一体”生态综合体“构造肌理”,颠覆了传统污水厂形态,将示范污水处理厂从污染物削减基本功能扩展至城市能源工厂、水源工厂、肥料工厂等多种应用场景。该厂的投运,大力引领“污水是资源,污水厂是资源工厂”的新环保理念,将重新诠释污水厂和城市的关系,打造出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一体、开放共享的新型城市空间。
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的建成投运,必将为宜兴擦亮“环保之乡”品牌、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更强动能,必将为国家水环境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样板、开辟全新路径。
2013年年中,几位业内专家学者有感于全球污水处理发展的大趋势,以及中国污水处理高速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几经酝酿,提出了“建设面向未来的中国城市污水处理概念厂”的构想,组建专家委员会(简称“专委会”),并于2014年1月初在中国环境报上发表同名文章。
概念厂构想是在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这一背景下酝酿并启动的,也随着这一伟大事业的发展而深化。从最初单纯对污水处理厂的关注到绿色环境基础设施的理念,从水质永续到污水资源化,从能量自给到低碳发展,从环境友好到城乡共享新空间。我们深切感受到,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初步胜利,这七年多的实践和认知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即便还不够成熟和完善,也希望及时向行业呈现,以求共同推进再出发。
10月18日,全国首座具有领先示范效应的污水处理厂——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于2020年4月正式破土动工后在环科园正式建成投运。宜兴概念厂是第一个完整导入概念厂理念和追求的污水处理厂,被称为概念厂初衷版。宜兴概念厂将示范污水厂从污染物削减基本功能扩展至城市能源工厂、水源工厂、肥料工厂,进而再发展为与城市和乡村全方位融合、互利共生的新型环境基础设施。
最终确定的“三叶草”宜兴方案设计图与实景图
宜兴方案中独创了“三叶草”的造型风格和功能构成:一叶是以高品质出水为目标,创造丰富感知的“水资源环”;一叶是以资源循环为目标,将污泥和外部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的“能源和资源环”;一叶是因地制宜,满足政府和公众美好生活和生态需求的“新功能环”。
现代社会大多数环境问题的根源是局部、分割和短期的思维方式。概念厂将站在总体环境立场,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尽力弥合脱节、孤立与短视。
模式再优化。概念厂的建设模式应灵活、务实且具有弹性,可以通过对“四个追求”不同层次、侧重的展现上,形成不同“版本”。未来,概念厂专委会将以更宽广视野,开展更广泛合作,不断“思考-实践-创新”,优化建设模式,使之更加适用于中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污水处理需求。
推广再加速。紧跟时代步伐,聚焦服务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打赢环保攻坚战等国家战略,专委会将再谋划、再聚力、再提速,力争在未来5-8年、建设100座技术先进、因地制宜、特色鲜明、模式多样的污水处理概念厂,带动行业建设形态、工艺技术和标准规范的实质性变革与升级。
站在新起点,可以预见概念厂在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中新的事业图景:“四个追求”的内涵将更加深刻丰富,污水处理工艺和工程将更加现代高效,模式将更加灵动务实,对社会的贡献将更加扩展深入,同行的伙伴队伍将更加壮大,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 概念厂将以更加显著的价值展示生命力。
来源:宜兴日报、新华日报、城科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等
编辑 | 迟彤彤
审核 | 张楠楠
责编 | 陈超









理念再升华。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碳中和的国际承诺、全球环境治理的大势,都要求深化对“四个追求”的再认识,重新阐释概念厂理念:“水质永续”应高度关注影响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病源微生物控制、导致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等新问题;赋予“能量自给”以“绿色能源”和“清洁转化”等内涵;将提升“再生资源品质”和“再利用增值”作为“资源循环”更高目标;从“人民群众获得感”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民生与战略层面,扩展对“环境友好”的认知及概念厂的服务空间。
党工建与中心业务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增力赋能
党工建与中心业务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增力赋能7月12日···
2024爱国卫生月--共建健康城镇,共享健康生活
共建健康城镇,共享健康生活今年4月是第36个爱国卫生运动月。为更好开展第3···
迎“七一”铸“红魂”共建“红色净界”
迎“七一”铸“红魂”共建“红色净界”6月23日,为迎接党的“七一”生日,更···